加入我们
D&A Lab成员项目成功入选入选DIS ’25 Art Gallery单元并发表
2025.8
D&A Lab成员项目成功入选DIS '25:设计交互系统会议并发表
2025.8
D&A Lab成员论项目成果成功入选CHI2025学生设计竞赛
2025.6
D&A Lab X Canva | AI艺术创意大赛圆满落幕
2024.12
哲思范 | D&A Lab成员经验分享
2024.12.28
2025.8
2025.8
2025.6
2024.12.28
02 知汇
聚焦人机交互、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设计领域,助推知识汇聚、流通。
聚焦人机交互、艺术与科技的跨学科设计领域,助推知识汇聚、流通。
03 内训
灵源
主持: 薛池非 、周致远
分享嘉宾:俞同舟 罗珊 骆郁翀 张子璇 章哲钧 胡海 工作坊创作成员
"灵源黑客松沙龙"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团委和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实验室(D&A Lab)联合主办,聚焦AI艺术创作与技术应用的前沿探索。活动特邀六位嘉宾(含四位主题分享嘉宾),围绕AI艺术领域的新发现、技术流程创新及未来发展图景展开深度讨论,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盛宴。
详情跳转
2025年5月11日,第三届国美灵源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展在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盛大开幕。开幕式同期举办了黑客松沙龙,特邀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俞同舟、吞吞日记AI创始人罗珊等嘉宾进行跨界对话,探讨技术赋能艺术的未来路径。
本次展览设置了三大展区:AI艺术作品展区、AI创新应用展区及灵源黑客松展区,力求全方位呈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多元应用场景与发展潜力,期待通过丰富多元的内容展示,让观众直观感受AI与艺术跨界融合的独特魅力,激发创新灵感,吸引更多创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投身AI与艺术创作的探索实践,共同开拓创意表达的新边界。
详情跳转
主持:吴奕磊、周致远
分享嘉宾:阿文 倪豪 陈天扬 海辛 高泽鼎 张致荣 甘元琦 陈延峰 武子杨
交流嘉宾:张嘉怡 王一可 王志鹏 李圆梦 俞同舟 吴建斌 曹露浩 陈森林 张梦瑶
“灵源AI艺术沙龙 ”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实验室(D&A Lab)组织,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团委、创新设计学院团委指导。共邀请9位发言嘉宾及9位交流嘉宾,分享内容为自身在AI艺术创作/AI技术流应用中的新发现、新思考、新流程、新启发等,聚焦AI新技术的发展图景
第二届灵源Soulscapes AIGC艺术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设计创新实验室和清华大学学生国际公益设计协会共同策划举办。 展览主题为“Al创艺未来:探索AI与人类共同创作的可能性”这个主题强调了A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它们共同为人类创造的灵感之源。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AI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然而,在艺术领域,AI所扮读的角色远不止于此。它为艺术家和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工具,激发了艺术界的无限可能。
灵源(Soulscapes)意为灵感之源,在艺科交融的当下,我们不断深入讨论艺术与科技的交融、AI与人类的合作、灵感与创作的进发。“灵源Soulscapes”AIGC展览,是一场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独特盛会。本次展览包括自由主题作品23件、应用主题作品10件、儿童主题作品13件,共计46件精选作品。展览将分为三大模块:自由主题、应用主题以及儿童主题,力求展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无穷潜力,激发更多的创新思维,引领更多的人投身于AI与艺术创作的交汇之地。
知汇
知汇讲座 「 人人共享的智能制造:个性化自适应实体界面 」
2025.7.1
主讲人介绍:
阳月,浙江大学设计学博士(工学学位),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曾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orphing Matter Lab访问学者。研究与设计实践方向涵盖智能材料与实体交互、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医疗健康创新设计。学术成果在ACM CHI、IMWUT/UbiComp、UIST等CCF-A类国际顶级期刊与会议发表,并获中国高校设计研究博士论坛最佳发表奖;设计作品获红点、iF、戴森、Dezeen等国际设计大奖,并受邀参展迪拜国际设计周、中国设计大展等国内外设计展览。曾入选IXDC国际体验设计百强十大设计新星;受邀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及论坛发表演讲;担任ACM CHI、UIST等人机交互领域顶级学术会议审稿人。
知汇
知汇讲座 「艺术研究语境下的新媒体艺术:媒介与技术议题」
2025.6.21
主讲人介绍:
黄杰远是一位跨学科视觉艺术家和以艺术项目为基础的研究者,在奥地利林茨和网络空间工作。在最近的作品中,他开发了图像、视频、装置、新媒体项目,以及技术和机械成像及混合媒体领域的研究项目。黄杰远的作品以图像为线索,探讨数字语境下的机器技术伦理、人工智能的主体性和新媒体艺术研究与数字人文结合等问题。他拥有柏林艺术大学的硕士学位,随后在林茨艺术与设计大学攻读博士并任讲师,并曾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担任访问学者。他还曾在慕尼黑美术学院Hito Steyerl教授领导的EDM班学习。他的项目曾在领先的媒体艺术平台上展出和发表,如林茨电子艺术节和 ISEA。
知汇
知汇讲座 「 设计物理智能:超越计算的材料驱动交互 」
2025.6.1
主讲人介绍:
傅一博,佐治亚理工学院交互计算学院的博士生,目前在三星美国研究院实习。他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研究助理。他研究生就读于帕森斯设计学院的设计与技术硕士学位,本科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 他的跨学科研究融合了设计、机器人学和材料科学,专注于“物理智能”——利用材料和机械结构的固有特性,使系统在无需依赖传统电子计算的情况下响应环境刺激。他的研究领域包括软体机器人、智能材料和人机交互。他在 CHI、CHI Play 和 ISEA 等学术会议上发表过论文,并担任 CHI、UIST 和 TEI 的审稿人。他的项目曾获得红点设计奖、A’ Design Award 和 Core77 设计奖等荣誉,作品也曾在林茨电子艺术节和波尔图设计双年展上展出。在本次讲座中,他将探讨如何在设计和机器人学中应用“物理智能”。他将通过自身的研究案例以及其他创新项目,展示如何设计材料和机械系统,使其能够自主感知、适应和驱动,从而提供传统基于芯片的“智能系统”的替代方案。
知汇
知汇讲座 「 智能材料与计算设计制造 」
2025.5.17
主讲人介绍:
于天宇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硕士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交叉学科,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机械工程博士生,导师为Lining Yao教授,所在实验室为Morphing Matter Lab. 他的研究聚焦计算机学科人机交互领域,关注突破传统计算设备能力的可交互新型材料和硬件,以及相关推动的计算设计与制造技术。他曾在清华大学媒体与交互实验室(Milab)、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 麻省理工学院Media Lab Tangible Media Group及CSAIL HCIE Group从事研究。工作发表于ACM CHI、UIST等人机交互领域会议。
知汇
知汇讲座 「 从机械生命窥见万物联结:基于机器人艺术的创作实践 」
2025.5.9
主讲人介绍:
苏永健本硕博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交换留学于德国ZKM艺术与媒体中心,现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苏永健是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最高毕业奖——“千里行奖”的唯一获得者,所获重要奖项还包括流明奖(The Lumen Prize)短名单提名、iF设计奖等。他有多件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合美术馆、锡纯基金会等机构收藏,并曾于全国各地,瑞士、德国及威尼斯等地重要展览多次展出。近期展览包括苏永健:呼吸(2024)、首届中国数字艺术大展(2024)、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19)、济南国际双年展(2024)、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2022)、安仁双年展(2021)等。
苏永健近年来的研究涉猎机器人艺术、装置艺术和交互影像艺术,他的主要作品囊括且不限于电子媒介、生物材料、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影像及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等媒材和方式,以对技术编织下生物、机器和自然三者的本体、边界与抗衡关系展开探索和思辨。